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群星辉耀征程丨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顺利举办机械工程学科发展论坛
作者:吴思齐 发布:22-10-10 11:38:25 点击量:
  

10月5日下午,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先进制造大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机械工程学科发展论坛,开展学术交流以及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研讨。论坛由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院院长尹周平教授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林忠钦院士,大连理工大学贾振元院士、浙江大学谭建荣院士、杨华勇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戴建生教授,华中大机械学院李培根院士、丁汉院士莅临论坛现场。西安交通大学蒋庄德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邓宗全院士、刘宏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单忠德院士通过录制视频方式参与。

学科发展论坛概述环节,尹周平隆重介绍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来宾以及论坛各部分安排。

主题学术报告环节由李培根院士主持,杨华勇院士、贾振元院士、戴建生院士先后进行主题学术报告。

杨华勇院士围绕《组织器官体外增材制造的一些探索》进行了主题报告分享。杨院士表示,生物制造是增材制造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被认为是传统制造业转向高端制造的标志性技术之一。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生物制造团队阐述了不同生物制造工艺的成形机理,研发了高精度多喷头生物打印系统,开发了多种高性能生物墨水,实现了基于载细胞生物墨水的多工艺多材料的协同打印工艺,从而为复杂异质组织器官的体外构建提供了科学基础及技术方案。此外,团队还将金属 3D 打印应用于齿科植入物的定制。基于梯度处理和表面粗糙度控制,实现了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牙种植体表面上的粗糙度一致性。该技术有望用于未来的齿科种植体的“即刻植入”。相关的研究成果促进了生物制造工艺及装备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生物3D打印技术在组织工程、精准医疗、药物筛选等领域的应用。

贾振元院士以《模拟空天环境下多维动态力精密测量技术》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指出极端服役环境下多维动态力的精密测量是高端装备性能评估、设计定型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报告聚焦于航空航天飞行器模拟空天环境测试中多维动态力精准测量需求,分析了受限空间内多维、高频、瞬变的动态力难以测、测不准,以及强流场、强振动、极低温等恶劣测试条件下测量系统失稳等难题,介绍了模拟空天环境下多维动态力压电测量方法、测量系统精度保障技术、强干扰抑制技术、及研发的系列多维动态力测量系统,结合高速飞行器风洞气动力测试、月球/火星探测器推力测试等系列应用,讨论了模拟极端服役环境下多维动态力测量技术的未来需求和发展方向。

戴建生院士分享了《可重构机器人助推智能制造与可重构制造》的主题报告。报告从四次工业革命谈及机器人崛起,对于世界机器人联合会 1990 年机器人定义进行三维推论。报告讲述可重构机器人的国内外发展及其应用,给出数据展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紧密关联,实例演示可重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相互推进,从而提出了可重构制造与可重构机器人的密切关系,展示国际变胞机器人与可重构机器人前沿研究与广泛应用,以及未来展望。报告结合三部专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机器人科学技术丛书”中出版的学术专著《机构学与机器人学的几何基础与旋量代数》,“国家科学技术学术专著出版基金” 资助专著《可重构机构与可重构机器人》,以及在高教出版社 “现代数学基础” 系列中出版的《旋量代数与李群、李代数》进行。

高端论坛环节由丁汉院士主持,邀请李培根院士、林忠钦院士、贾振元院士、谭建荣院士、杨华勇院士、戴建生院士现场共同围绕机械工程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的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蒋庄德院士、邓宗全院士、单忠德院士和刘宏院士通过视频进行分享交流。

李培根院士表示当下学科交叉趋势明显,学科边界不断模糊;林忠钦院士分享上海交通大学不断推动学科海外交流及国际合作,推进世界一流的大学教育;谭建荣院士指出未来高端装备的设计将成为重点;杨华勇院士以医工交叉为例,分享自身及团队探索学科边界的实例;贾振元院士指出一定要面向国家需求,找工程解决不了的问题;戴建生院士聚焦于未来机器人领域的突破,指出机器人优化设计前景宽广;蒋庄德院士以华中数控与东莞研究院为例,强调需将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起来;邓宗全院士表达对华中大机械独特的学科优势和办学风格的欣赏,期待学院发挥引领牵头作用,不断开拓创新;单忠德院士聚焦于建设制造强国,号召需不断推动制造业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刘宏院士表示需加强创新人才培养,解决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问题,培养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人才。

机械工程学科发展论坛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盛大的学术盛宴,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在思考与探讨中,论坛活动圆满结束。学院全体院领导、师生代表等参加论坛。

(摄影/陈佳文)

微信公众号
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